news

新闻详情

掌握菜单设计技巧,让餐饮利润悄悄翻番!
【摘要】:加盟合作:19838091358(同微信)
掌握菜单设计技巧,让餐饮利润悄悄翻番!

对餐饮店而言,菜单从来不是简单的“菜品清单”,而是引导消费、提升利润的“隐形销售手”。一份设计得当的菜单,能在不引起顾客反感的前提下,自然带动高毛利菜品销售,让营收实现质的飞跃。今天就拆解实用的菜单设计技巧,帮你把“利润密码”藏进每一页菜品里。

用“视觉焦点”突出高毛利菜品

顾客看菜单时,视线会自然落在“视觉焦点区”——通常是菜单的右上1/4区域,或用特殊设计突出的版块。很多餐饮老板会把高毛利、高口碑的“明星菜品”放在这里,比如火锅店的特色嫩肉、中餐店的招牌炖菜,再搭配高清实拍图(注意:图片一定要还原菜品真实颜值,避免“买家秀vs卖家秀”的落差),让顾客一眼就被吸引。
比如主打家常菜的餐馆,可将毛利45%以上的“秘制红烧肉”放在菜单右上区,配一张油亮诱人的特写图,旁边标注“桌桌必点”的小字,比单纯罗列菜品名称,点单率能提升30%以上。

 善用“价格锚定”,弱化高价感知

顾客对价格的判断往往源于“对比”,合理设置“价格锚点”,能让高毛利菜品显得更“值”。具体有两种做法:

• 高低价搭配:在高毛利菜品旁,放一款价格更高但性价比稍低的“陪衬菜品”。比如在38元(毛利50%)的“招牌酸菜鱼”旁,增设一款58元(毛利40%)的“豪华海鲜版酸菜鱼”,顾客会觉得38元的普通版更划算,自然优先选择高毛利款。

• 隐藏低价数字:避免用“19.9元”“29.8元”的带角分的价格,改用“20元”“30元”的整数价,减少顾客对价格的敏感度;同时去掉价格前的“¥”符号,弱化“花钱”的心理暗示,让消费决策更轻松。

给菜品“讲故事”,提升溢价空间

“无故事,不溢价”,普通菜品加上场景化描述,能瞬间提升价值感。比如同样是一道炒时蔬,单纯写“清炒时蔬 22元”,不如写成“农家自种小青菜 22元——每日清晨现摘,简单清炒锁鲜,一口尝到田园脆嫩”。
故事不用复杂,重点是突出“差异化”:食材的来源如“山林散养土鸡”、制作的匠心如“慢炖4小时骨汤”、独特的口感如“外酥里嫩,咬开爆汁”,让顾客觉得“花这个钱,吃到的是不一样的品质”,从而接受更高的定价,间接提升利润。

优化“菜品分类”,减少选择困难

菜单分类混乱,会让顾客纠结半天,最后可能随便点几道低价菜,影响客单价。合理的分类要符合“顾客点餐逻辑”,比如按“用餐场景”分:“一人食套餐”“双人分享餐”“家庭欢聚餐”,或按“用餐节奏”分:“招牌必点”“快手热炒”“慢炖精品”“解腻小菜”。
比如针对上班族的简餐馆,设置“15分钟快享套餐”(搭配主食+小菜+汤,客单价35元,毛利55%),既解决了顾客“不知道点什么”的问题,又能快速提升点单效率和客单价,比零散点单的利润高出15%左右。

 淘汰“低效菜品”,精简菜单结构

很多餐馆追求“菜品丰富”,菜单上列满几十甚至上百道菜,但实际上,有30%的菜品点单率低、备料成本高,还占用厨房精力,属于“低效菜品”。定期(建议每季度)统计菜品的“点单率”和“毛利额”,淘汰点单率低于5%、毛利额低于30%的菜品,把精力集中在高性价比、高毛利的核心菜品上。

用“小细节”引导附加消费

菜单上的小细节,往往能带动“隐性消费”。比如在主食旁标注“搭配本店自制酸梅汤,解腻更开胃”,在菜品底部加一行“可加购煎蛋,升级口感”,或在菜单末尾设置“餐后甜点推荐”,推荐毛利60%以上的甜品、饮品。
这些“附加推荐”看似不起眼,却能在顾客已经决定消费的基础上,悄悄提升客单价。比如顾客点一份30元的煲仔饭,再加购8元的酸梅汤和5元的小吃,客单价直接从30元涨到43元,利润自然随之增加。

菜单设计不是“一次性工作”,而是需要根据顾客反馈、季节变化、食材成本动态调整的“动态工程”。但对很多餐饮老板来说,既要管运营又要抓菜品,很难抽出精力研究菜单的细节设计,这时专业的团队支持就显得尤为重要。

阿明煲仔饭拥有专业的设计研究部门,能结合品牌定位、目标客群、菜品结构,从视觉呈现、价格策略、文案包装等多维度,为门店量身定制高转化、高利润的菜单;同时,品牌团队还会提供后续的菜单优化支持,根据门店经营数据调整菜品组合,让菜单始终保持“吸客又吸金”的状态,帮你轻松实现利润飙升

0.926180s